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放弃免试考上北大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放弃免试考上北大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北大研究生推荐免试生资格如何获得?挂科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?
推免的前提就是优秀的本科成绩单!想获得推免机会,本科期间的成绩一定要在本专业里综合排名在前几名,才有资格获得推免。如果有挂科经历,那几乎就没有希望了。不要说北大清华,就算其他的985大学,也是如此。再说,即使获得推免资格,还要参加面试选拔,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,如何应对教授的面试如果应对教授的提问?所以,有推免意愿的孩子,还是要静下心来,从大一开始就发奋努力,争取优秀。
清华北大公务员免考吗?
公务员考试是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,任何人、任何大学毕业生都不能免考当上公务员。都必须经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或者地方公务员考试,经过笔试,包括行政测试和申论,按照3:1的比例进入面试,笔试及面试成绩录取后,体检和政治审查通过之后,正式成为公务员。
北大保研直博待遇怎么样?
北大保研直博待遇很不错。
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直博生待遇是不错的,每学期可以获得各种补助津贴,享受北京大学提供的各种职业服务及校友资源支持。
直博生全称为本科直博生,是指在应届本科毕业后(本科毕业时要求同时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,毕业档案完整的移送),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,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。
2019年2月15日本科保送北大读直博毕业后,就业享受待遇与其他博士毕业生无异,具体的待遇水平由您与用人单位的协议来决定。 追问:在读期间学校给的待遇怎么样呢...
北大教授吴必虎:若生5个孩子应获得免考进北大名额,你怎么看?
12月6日,北京大学的吴必虎教授在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会上语出惊人,为了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,多为国家做贡献,假如能生5胎,应该奖励一个免试进入北大的名额,此言论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。
目前,中国人口增长率呈断崖式下跌,有什么样的好方法来激励年轻人多生孩子呢?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要孩子,而是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,住房、医疗和教育等费用压得好多家庭喘不过气来。自从放开二胎政策以来,也有一部分年轻父母不愿意多生孩子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
1.经济压力太大,很多家庭承受不了,主要是房子和教育费用太高,这可能是很多家庭不愿意选择多生孩子的主要原因。
2.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,没有合适的人来带孩子,如果请保姆,经济条件又不允许,年轻人上班又要带孩子的确很累。
3.一部分年轻妈妈为了身材保持不变形,也会选择不要孩子。
4.有的家庭的第一个孩子较大,高龄产妇风险加大,她们也不会选择生二胎。
5.还有的年轻夫妇思想懒惰,受社会风气影响,不想生更多的孩子。
一个家庭生5个孩子,这也违反了《计划生育法》,如果免试给他们一个北大读书的名额,这是否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?北大也不会接受吴必虎教授的提议,毕竟北京大学是一所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学校,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校,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严格的要求,不是想读就能读得了的。以2019年的高考为例,四川考生几十万,而被北大录取的人才只有几十个。
再说,如果放开生育政策,生5个孩子就有一个免试进北大读书的名额,那么全省范围内生5个孩子的家庭肯定不少,他们到底把哪一个孩子推荐到北大去读书呢?北京大学是否能够装得下这么多学生?那时的北京大学可能是全世界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,而北京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保证吗?这对于那些生了4个或者3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。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想接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,惟有通过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选拔方式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。
吴教授提出的这个方案是不现实的,要激励青年夫妇多生孩子,可以通过思想教育、减少孩子抚养成本和放宽生育政策等办法,子女的教育只是抚养孩子过程中的一部分,北京大学,是培养尖端高科技人才的摇篮,不是网上说的“xxx职业技术学院”。
我们都痛恨“断章取义”的人,但是实际上,很多时候,我们本身就成为那个断章取义的人;我们都痛恨网络暴力,但是实际上,很多时候,我们也不自觉地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。
“谁要是生五个孩子,要给他一个免考进北大名额,这是给国家做贡献了。”这句话出自这句话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之口,听起来确实荒唐,确实是信口开河。
但是,如果放在特殊的语境里,你有可能就会理解了。
近日,“2019协同创新高端论坛”在北京召开,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,促进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,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与和谐发展。
而吴必虎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未来人口竞争非常重要,所以国家应该出台政策,积极鼓励生育。
鼓励生育的背景是:
提到一些80后懒婚、懒恋,很多人选择单身、不生育,即使在二胎政策放开后,大家还是由于育儿成本、生活压力等选择不生育等现状,且在国务院发布的人口发展规划里面提到,中国的人口在2030年达到14.5亿的峰值后,会呈现断崖式下降,那么,在这样的情况下,如果具有生育能力的人还是不生育的话,那未来中国的很多比较优势,都会消失。所以吴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,说出上述言论,认为国家应该鼓励大家去生育。
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的观点对不对,但是单纯说这个断章取义,确实“害死人”,会给当事人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。有人说他幼稚,有人说他不食人间烟火,而且获得了广泛支持。
名人说话,往往会被断章取义!之前马云说过”阿里不招北大清华的学生“;被断章取义和误读成”读书无用论“;俞敏洪说过”高考取消英语,受害最大的是穷人家的孩子“,被人断章取义,曲解成”唯利是图“。
曲解名人的言论,实际上也体现了人性恶的一方面,在很多人看来,那些富人和名人,就是仇人,因为我们不如他们拥有的资源多,便对他们的厉声言行产生了更多的仇恨心理,喜欢看他们闹笑话,一旦贴上名人的标签,就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,唤起有些人内心隐藏的”仇富“心理。
断章取义是会害死人的,尤其是在今天网络如此发达的背景下,也许他们说出的仅仅是一句表达自己愤怒的言论,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最大无形的压力,这是网络暴力的可怕,有多少人因为不堪承受这些网络暴力被逼出各种问题,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。
所以,当你下结论之前,再等等,再忍忍,去花点时间,了解下事件的来龙去脉,也许你的判断,会更加理性。
最后,给大家分享几个被我们断章取义的”名言“。
1、“天才是1%的灵感加99%的汗水,但那1%的灵感是最重要的,甚至比99%的汗水都重要。”爱迪生想强调的是后面。
2、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,原句是“吾生有崖,而知无崖,以有崖求无崖,殆哉矣。”在这里庄子强调的是生命有限,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。
3、或曰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子曰:”以德抱怨,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!”意思是:有人问孔子:“别人打我了,我不打他,我反而要对他好,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,让他悔悟,好不好?”孔子说:“你以德抱怨,那何以报德?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,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。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,你就应该‘以直抱怨’。”也就是说,孔子反对“以德抱怨”。
4、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学者将这句译为:“做好了官,有余力就去学习;学习好了,有余力就去做官。”
5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正确解释:天地不情感用事,对万物一视同仁,圣人不情感用事,对百姓一视同仁。
6、知识就是力量。原句是:“知识就是力量,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。”很明显,他也是想强调后面。
我是“赢在高三”,专注教育,用心解答教育问题,欢迎关注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放弃免试考上北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放弃免试考上北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